1970年湘潭邂逅,开国中将孔从洲偶遇叶剑英独自用餐的温馨一幕

湘潭 更新于:2025-08-25 03:28
  • 立山居士
    1970年,开国中将孔从洲去湘潭出差,在招待所偶然看到叶剑英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吃东西,他鼻子一酸,上前问道:“您还好吗?”

    1969年10月,周总理为了保护叶剑英,就以“战备疏散”的名义,将叶剑英安排到了湖南湘潭。不过这位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,到了湖南湘潭后,却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。当地干部都听说了叶剑英的情况,他们担心和叶剑英走得太近,会被牵连,就纷纷选择孤立他。

    那天傍晚,招待所食堂飘着淡淡的米饭香。孔从洲端着搪瓷碗正要找座位,眼角余光忽然瞥见角落里那个熟悉的身影。叶剑英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中山装,正低头扒拉着碗里的白菜帮子,桌上摆着一碟咸菜,连个荤腥都没有。孔从洲心头一紧,想起几年前在广州开会时,叶帅还能和大家围坐一桌谈笑风生,如今却落得这般光景。

    他悄悄走到叶剑英身后,喉咙像是塞了团棉花:“叶帅,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?”叶剑英抬起头,眼尾的皱纹里似乎藏着几分惊讶,随即又迅速恢复平静:“从洲啊,坐吧。”声音轻得像是怕惊到什么。孔从洲注意到,叶帅的右手微微颤抖,夹菜时筷子差点滑落。

    “我给您添双筷子?”孔从洲不等,就转身去窗口又打了份红烧肉。“这是招待所的同志特意给我留的,您尝尝。”他撒谎道。叶剑英看着碗里的肉块,嘴角动了动,却没说话。两人沉默地吃着饭,食堂里其他干部都低着头,没人敢往这边多看一眼。

    “听说您在调研农村广播网的事?”孔从洲试着打破沉默。叶剑英放下筷子,眼神里闪过一丝光亮:“是啊,湖南好多公社都不通有线广播,老百姓听不到党的声音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我写了个建议,托人转给周总理了。”孔从洲心头一热,想起1937年在泾阳,周恩来叮嘱他要重视群众工作,叶帅即便身处逆境,心里还是装着老百姓。

    夜色渐深,孔从洲借口散步,陪着叶剑英在招待所后院走动。月光下,叶帅的影子被拉得很长,像是一棵被风雨折弯的青松。“从洲,你还记得西安事变那夜吗?”叶剑英突然开口,“你带着警备旅守住城门,我在新城大楼和蒋介石谈判。”孔从洲点点头,往事如潮水般涌来:“要不是您在中间周旋,事情怕没那么顺利。”

    叶剑英轻轻叹了口气:“那时我们都想着救亡图存,哪曾想几十年后……”他没有说下去,但孔从洲明白他的意思。两人在一棵老槐树下停下,远处传来零星的犬吠。“叶帅,您多保重身体。”孔从洲握住叶剑英的手,感觉到那双手比记忆中瘦了许多,却依然有力。

    第二天清晨,孔从洲要返回北京。他特意绕道去叶剑英房间,塞给他一包东西:“这是我托人买的胃药,您记得按时吃。”叶剑英看着牛皮纸包里的药瓶,眼角微微泛红:“从洲,谢谢你。”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稿纸,“这是我写的几首诗,你帮我收着。”

    后来孔从洲才知道,叶剑英在湘潭的日子里,连看病都要偷偷摸摸。有次他牙疼得整夜睡不着,警卫员想找当地医院,却被拒之门外。最后还是长沙的一位老中医冒着风险,乔装打扮来招待所给他诊治。

    1971年“九一三事件”后,叶剑英恢复工作。当他再次见到孔从洲时,紧紧握住他的手:“从洲啊,当年在湘潭,你是第一个敢和我说话的人。”孔从洲摇摇头:“您是我们的老首长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
   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,孔从洲的一碗红烧肉、几句家常话,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油灯,照亮了叶剑英孤独的岁月。他们的相遇,不仅是两位老战友的情谊见证,更是一代共产党人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的缩影。如今,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,是否还记得那些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的身影?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,真正的忠诚,从来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褪色。而这样的故事,又该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下去呢?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