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瓷194
#履职进行时# 【湖南探索路域环境“风险共治”力促路畅人和】今天上午,受邀赴雨湖区姜畲镇参加落实“三会三文”精神暨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推进会。刚下车,便被村民们欢欣雀跃的神情所感染。市人大代表徐敢峰迫不及待地告诉我,曾经让人头疼不已的淤塞泄洪渠道、防护栏内丛生的杂树、无法通行的涵洞以及积水严重的排水沟,在省人大代表兰广湘、王莹的持续推动下,如今都已实现了华丽转身,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。
听取了当地反映的情况和交通运输厅的答复。结合自身的舆情实践,我谈几点体会与思考:
交通运输厅迅速督促责任单位(湖南高速集团湘潭分公司、现代投资长沙分公司)核查整改,答复充分体现了对人大代表履职的高度重视、对群众关切的积极回应,令人欣慰。答复中详实的数据(如清理978米边沟和9座涵洞、修剪426米绿植、清理2吨垃圾、整治排污源、清理影响通行树木、维修2000米边沟等)和具体措施(特别是“新建截水沟”、“增设挡土墙”)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思路,不仅解决当前问题,更着力消除隐患。
肯定务实作风、高效行动和为民情怀的同时,群众也指出,仍有噪声污染与光污染问题,尚未得到充分回应和明确解决路径。这些问题恰恰是环境舆情焦点,群众感受直接,易引发持续关注。
1079—1080段噪声扰民问题,是典型的“邻避效应”议题,刚才生态环境局已承诺进行评估。建议评估后,交通厅主动与受影响区域的村民、村委代表充分沟通协商,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
1081+225段电子显示屏光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问题,此类新兴环境问题国家目前尚无相关标准。资深环保专家王国祥将继续对周边农作物生长进行全面观察,以客观事实评估实际影响。
有效治理需交通部门、运营企业、地方政府、环保执法、村集体及沿线居民等多方合力。建议交通运输厅超越个案,推动机制创新,构建“路域环境风险共治”新格局。推动建立更紧密的路地协同、部门联动机制,特别是在处理跨界污染、环境影响(噪声、光、水土)及民生诉求(村道、排水)等问题时,明确牵头协调部门,畅通信息共享与联合行动渠道,形成治理闭环。
在高速公路新建、改扩建及设施更新项目中,前瞻性评估其对周边声、光、水环境及生态的潜在影响,并将减缓措施纳入设计和建设标准,从源头上减少邻避冲突,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建议提升风险沟通与舆情引导效能。对于噪声、光污染等专业性强、敏感度高的环境问题,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主动加强信息公开和科普解读,用通俗语言、科学数据解释问题成因、治理难度与进展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化解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焦虑,争取公众理解支持,营造理性、建设性舆论氛围。
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的血脉,更是连接千家万户的纽带。路域环境优劣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也是检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。省交通运输厅对代表建议的积极办理是一个良好开端。期待以此次整改为契机,建立起一套更加灵敏的风险感知、高效协同治理、前瞻预防设计、畅通民意沟通的长效机制。
作为政协委员,我也将持续关注路域环境治理进展,与各方共同努力,推动高速公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,更成为生态优美的风景线、和谐共生的连心桥,让每一位行驶在三湘大地的司乘人员,每一位生活在路旁的父老乡亲,都能真切感受到安全、宁静、舒适与尊严,让“路畅人和”的美好图景,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温暖动人的底色。
#我爱湘潭我的家# #高速公路#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