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领跑湖南省经济版图,2024年GDP突破1.52万亿,占比高达28%

湘潭 更新于:2025-06-02 02:09
  • 牵着牛蜗牛去散步
    湖南省的经济版图上,长沙一骑绝尘,2024年GDP突破1.52万亿元,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8.7%,省会首位度排名全国第11位。但若将目光移开省会,一幅更为丰富的经济图景便铺展开来——株洲、湘潭、岳阳、常德、衡阳、郴州六市,凭借强劲的产业实力与居民富裕程度,构成了湖南经济发展的坚实脊梁。


    在衡量居民实际富裕程度的核心指标——人均可支配收入上,株洲与湘潭表现亮眼。株洲在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.71万元,稳居全省第二;湘潭则以4.13万元紧随其后。两座城市虽GDP总量未入前三,但居民“钱袋子”的厚度远超GDP更高的岳阳、常德等地。

    株洲的富裕根基深植于其工业基因。中车株机作为轨道交通装备龙头,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28%,京广与沪昆铁路在此交汇,为这座“动力之都”注入了持续动能。而湘潭则依托华菱湘钢的钢铁产业与占全国产量60%的湘莲种植业,在传统工业与特色农业间找到平衡点,铸就了坚实的富民基础。

    跳出长株潭,岳阳、常德、衡阳三市构成了湖南经济的第二梯队。2024年,岳阳GDP达5127亿元,常德4532亿元,衡阳4491亿元,三城经济总量均站上四千亿台阶,成为支撑湖南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支点。

    岳阳凭借“湘北门户”的区位优势,坐拥城陵矶港这一长江中游重要港口,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。常德则以农业与工业双轮驱动,在数字经济领域异军突起,展现老牌农业大市的转型活力。衡阳作为“雁城”,依托有色金属冶炼与先进制造业基础,正加速向现代产业体系跃升。

    在湖南经济版图的南翼,郴州正以黑马姿态闯入视野。2024年,郴州GDP达3327.8亿元,名义增速高达5.91%,居全省第二。这座毗邻广东的城市,凭借产业承接与资源转型,人均GDP跃升至7.27万元,在六城中仅次于株洲、湘潭。

    郴州的崛起代表了湖南区域经济的深层变革——传统以长株潭为单一核心的模式,正逐步向多极带动转变。随着湘南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增强与交通条件改善,郴州在有色金属、电子制造等领域形成的集群效应,使其成为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“南大门”。

    当然,这六座城市的繁荣,离不开长株潭都市圈的辐射与牵引。长沙、株洲、湘潭三市GDP总和占全省42%,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聚合体。株洲承接长沙的产业外溢,先进制造业年增速领跑全省;湘潭则依托工业基础,2024年以6.05%的GDP增速成为湖南增长冠军。

    这种协同不仅限于产业联动,更体现在要素市场的深度融合——人才在城际高铁上流动,技术在三地园区间转化,资本沿产业链条渗透。当岳阳的港口为湘潭的钢材出口提供物流支持,当衡阳的装备制造商为株洲的机车厂供应零部件,一种超越行政边界的经济共同体已然成型。


    最后总结一下,当人们惊叹于长沙的“工程机械之都”光环时,株洲的动车组正驶向全球,湘潭的钢花溅落在国之重器,岳阳的货轮穿梭于长江黄金水道。2024年,这六城创造了湖南63.4%的经济总量,它们用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活力证明:湖南的富裕,从来不是省会的独角戏。



    #湖南经济# #城市发展# #区域经济# #湖南富裕城市# #长株潭经济圈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