瞎操心3
1993
年,毛主席百年诞辰,湖南专人赴京李讷,没想到进门一看瞬间惊呆!
1993年,那可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百岁大寿的日子!湖南湘潭老家那边,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,想好好给主席办个纪念活动,还想请主席的闺女李讷回来热闹热闹。于是,湘潭市委就派了个能干的专员彭志珊,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去请李讷。本来吧,这活儿也就那样,请个人回来嘛。可彭志珊一踏进李讷家的门,嘿,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!这一看,可不是简单的吃惊,后面还扯出了一堆关于家风、信念和传下来的那些事儿呢!1993年那会儿,彭志珊接到湘潭市委的“大任务”,跑到北京去请毛主席的闺女李讷,说是要参加毛主席的百年大寿纪念活动。他跑到北京万寿路那边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居民楼下,鼓起勇气敲响了李讷家的门,心里还在嘀咕,“第一女儿”的家会是啥样呢?
门一开,嘿,李讷自个儿来开门了,穿得那叫一个朴素,脸上也是平平淡淡的,跟咱们身边的退休大爷大妈没啥两样。彭志珊一进屋,直接傻眼了:这客厅,顶多15平米,墙上灰都掉下来了,地上还是光秃秃的水泥地,家具旧得都能当古董了,还斑斑点点的。就一台20寸的“古董电视”,孤零零地待在角落里。沙发啊,还套了个手工织的布套,弹簧都露出来了。彭志珊一坐,悲剧了,裤子被沙发给勾破了。李讷一看,连忙不好意思地说,这家具太老太旧了,早该换了。聊着聊着,彭志珊发现李讷身上的毛衣竟是拿孩子穿小了的毛线织的。这家伙,节俭得没谁了,但对别人那叫一个大方!吃饭吃到一半,她还主动打包剩菜,理由也简单:“我爸这辈子,一粒米都不舍得浪费。”更绝的是,她和老公王景清俩人,一个月就留800块生活费,剩下的退休金全捐给了生活拮据的老战士和烈士后代。从1990年到1993年,这三年里他们捐了11.7万大洋,那时候这笔钱都能在北京买20套两居室了!
有人不解,李讷就淡淡地说:“我爸告诉我们,吃了人民的饭,就得还人民的情。”她这一辈子,就是把老爸的话当圣旨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把红色家风给整明白了。李讷这家伙,没豪宅没名车,也不混奢华圈,但她手里攥着的,可是最沉甸甸的精神宝贝。她节俭,不是因为兜里没钱,那是真信仰在作祟;她大方,也不是为了出大名,那是责任心在捣鼓。人家用实际行动给咱上了一课:真正的家风,不是传家宝那般传物质,而是传精神火种;真正的红色基因,不在外表亮闪闪,而在心里头杠杠硬。
现在这年头,大伙儿都盯着物质,讲究投入产出比,李讷的故事就像块大镜子,照得信仰的力量、家风的价值闪闪发亮。咱们从中瞅见的,不光是伟人后代的低调自律,更是那份跨越时代的担当和情怀,杠杠的!
希望咱们都能从她的故事里,挖到自家的小宇宙能量包。你也被这股家风劲儿给震撼到了吧?评论区见,聊聊你的心得呗!【消息来源】《文史博览》里头,彭志珊写的那篇《多亏了老爸的严格管教——听听李讷咋说家风那些事儿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