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系老兵送祝福 湘潭市启动2025年“八一”走访慰问活动

湘潭 更新于:2025-07-19 12:07
  • 盤石


    百岁老兵逐年凋零,广州连续第五年启动"八一"走访慰问,200位98岁以上老兵将在建军节前收到城市最高敬意。这场始于2021年的制度化关怀,让红色记忆在时代更迭中有了具象化的传承载体。

    7月7日启动的慰问活动已覆盖羊城十余天。当98岁的门槛成为硬指标,意味着这些老兵平均出生于1927年前后——恰是南昌枪声唤醒革命武装的年代。他们褶皱里的弹片伤痕和褪色勋章,远比教科书更直击人心。张文扬局长称其为"活历史"的比喻精准戳中公众焦虑:最后一批亲历者正加速离去,城市抢救性记录的紧迫性从未如此强烈。

    百岁老人谭英的故事成为典型样本。18岁扛起战地医疗站,两度组织香港女工罢工支援前线,这种跨越性别桎梏的生命力令人震撼。更值得深思的是她的人生三阶段:战火中救死扶伤,和平时期辗转多个民生岗位,晚年坚持口述历史。这恰好对应着红色基因传承的三个维度——战争记忆的保存者、建设实践的践行者、精神价值的传播者。当下某些网红纪念馆的声光电展陈,在老人颤抖着掏出的火柴盒前黯然失色。

    "全覆盖、无遗漏"的承诺背后有套精密机制。六月启动的全市排查像人口普查般严谨,户籍系统与街道走访双轨并行。而"政府主导+社会参与"模式中,双拥促进会从专项基金拨付慰问金的做法,既规避作秀嫌疑,又使关怀可持续化。这种制度性温暖比突击式献花更有力量。

    网友怎么说:

    百岁还在讲历史课

    这才是真正顶流

    泪目了

    火柴盒比金条珍贵

    希望每年都公布新故事

    城市记忆需要这种笨功夫

    建议建老兵口述影像库

    98岁门槛科学吗?有些95岁老兵故事同样珍贵

    比起慰问金更缺倾听者

    珠江日夜奔流

    英雄永不独行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